2020年10月15-17日,第十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本届年会以“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协办,同时获得东华大学、青岛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冠图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各省市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等的大力支持。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院士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陈文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张锦,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650余名代表齐聚太湖明珠,共同分享学术盛宴。
开幕式上,伏广伟代表主办单位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是全国纺织科技工作者之家,传承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着力打造集创新引领、科技服务、科普宣传、人才举荐奖励于一体的纺织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是学会的责任。未来,学会将对标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努力携手国际科技界的同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朱庆葆代表承办单位在致辞中表示,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创办纺织学科的高校之一,构建了集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学科集群,并在先进纺纱和织造技术、针织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他感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将此次年会交由江南大学承办,给江南大学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向全国同行学习的机会。
李陵申代表中国纺联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逐渐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变量,深刻改变了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式与产业边界。科技创新赋予了纺织产品新的生命力和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时尚化、功能化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又推动了科技与时尚的结合。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诞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使消费变得越来越精致、智慧和高效,并全面提升技术韧性、制造柔性和市场弹性。纺织行业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技术能力的发展任重道远,突破卡脖子技术、跨越研究与应用的“达尔文死海”,还需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颁奖仪式上,由我会推荐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天津科技大学程博闻教授、东华大学王华平研究员庄严地接过了奖章、奖牌和证书。大会宣布了2020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和论文奖的获奖名单: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锐获得2020纺织学术大奖,李鹏飞教授等5人荣获2020纺织学术带头人奖,陈百顺高工荣获2020纺织技术带头人奖,马丕波教授等3人荣获“绍兴飞亚”2020纺织青年科技奖;《微流体调控制备超高应变灵敏性非典型螺旋弹簧结构仿生海藻酸钙微纤维及其性能》等15篇论文荣获第21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棕榈多尺度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等16篇论文荣获2020年度纺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纺织学术大奖
2019纺织学术带头人
“绍兴飞亚”2020纺织青年科技奖
第21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2020年度纺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20年度纺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本届年会特邀了4个主题报告。孙瑞哲以“‘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为题作了演讲。
张锦院士以“烯碳纤维—纳米碳材料应用的新方向”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
彭孝军院士以“智能化学产品工程及其发展”为题做了精彩报告。
江南大学的高卫东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纺织品外观性状图像检测分析技术”。
大会还向武汉纺织大学等7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电子纺织材料与制品科研基地”等6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隆重授牌。
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部分省市地方学会共同发起成立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体。
10月16日下午,本届年会的7个学术分会场围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纺织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毛纺新科技、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健康与产业用纺织品、纺织生态染整技术、纺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